校企合作模式多 多方受益促和谐
江苏省常州市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苏建校”)是一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建设专门人才的全日制5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大背景下,该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不愁嫁”,成为建设类企业纷纷垂青的“香饽饽”,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多
江苏建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专门成立了以教务处牵头、各系部参与的“校企合作部”,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探索出合作办学5种模式。
校企共施专业发展大计。江苏建校现有5年制高职专业近20个,各专业设置之初,均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江苏建校通过在企业设立教学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两种形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有利于学校专业实训教学、学生技能训练和校企科技攻关、技术研发的需要。企业冠名和“订单”培养。学校通过冠名,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订单”培养是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量身打造”专门人才。校企共建战略合作关系。江苏建校围绕学生就业的根本立足点,先后与多家知名、大型建设类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生通过这种产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全方位地接触和融入企业,按照“准员工”标准进行培养,毕业就是熟练工,为企业前置人才节约了培训资源成本,给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企共施援手彰显社会责任。四川汶川地震后,校企双方共施援手,从地震灾区招收了30名学生,共同培养。目前这30名学生在江苏建校顺利完成3年学业,有的已入职合作企业,有的已回到家乡重建家园。
学生:“准工人”角色促我进步
“说实话,在学校里,原本以为自己很优秀,哪知道到了工地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常州建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习的江苏建校2006级建工专业学生张小宇发出如此感叹:“实习不同于在校学习,工地的辛苦不说,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很让人头疼。”近一年的工作实习,让张小宇稚气的脸上多了几份成熟和老练。在她看来,建筑业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粗犷,相反不认真、不仔细就做不好事。让她感受最深的是一次在整理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时,由于自己马虎大意将“2”写成了“7”。幸好被指导老师及时发现,否则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她工作更加细心了。现在,张小宇在公司里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实习公司也与她签订了正式雇佣合同,并将其作为业务骨干重点培养。企业:欢迎“联姻”共育专门人才
“我们十分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上海世茂南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赵璇说。根据校企合作办学的协议,上海世茂南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与江苏建校共同制订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物业管理服务实践。这种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具备了“学生”和“准工人”的两种身份,把企业的特殊教育和培训同学校的一般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向“工人”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企业还可以挑选优秀实习生留为己用,缓解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的压力。
学校:校企合作应当是共同体
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工作实习,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马上可以求助老师,老师也能接触到行业发展最前沿的信息。江苏建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志良表示,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诉求,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内在驱动的需要,校企合作应该也必须是共同体的关系。所谓校企共同体,他认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学校是主导。学校的主导必须服从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企业的主体是学校主导下的主体,学校主导是服务于企业的主导,两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培养合格、有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换句话说就是最终回归到“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主旨上来。
徐筱明